首页科技书籍自然科学《中国自然环境 精编新论》李祥根
yewei

文档

313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国自然环境 精编新论》李祥根

阅读 768 下载 0 大小 17.48M 总页数 313 页 2022-10-24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313
全屏查看
《中国自然环境 精编新论》李祥根
还有 31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31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前 言“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周围及其活动范围内自然界的情况和条件。“自然环境”一词,在现代地理学辞典中与“自然地理环境”为同义词。它被定义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不是以人类为本的,但是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出现新的形式————期着人与自然协调、共存和发展方向改造自然环境。由此,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永恒不灭的主题。当今中国社会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迅速减少,并且自然环境因人类活动遭受破坏,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弱,因此重视自然环境研究及其对自然环境变异(恶化)的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新构造运动与气候因素耦用下的中国自然环境演化过程,决定了中国现今自然环境区(地)域分异特征。天然降水资源匮缺和极高的蒸发量是形成中国西北地区恶劣的干旱环境和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时的强降雨带,常笼罩着中国梯级地势地面、新构造不稳定地区的陡坡带和径流汇水(盆地)平原区,并且还引发边坡失稳环境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和新构造沉降区的雨(洪)涝灾害。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环境下的沙漠和沙地常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过度(量)放牧或植被被垦植破坏的草原和山地、丘陵及黄土高原地区,雨季时必然会造成大范围水土流失。目前人们已经识别和圈划了以地球内动力因素为营力作用下的新构造断裂活动和地震高烈度环境图像。而且仍在很艰难地做地震突发性的发生地点、时间和强度的预测。但是在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道路上,困难重重。世界性的气候变暖,海面上升或沿海平原地区新构造沉降运动导致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环境。热带或亚热带海面上常形成热带气旋环境,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袭击中国东部沿海各省,常酿成严重的台风灾害。人们还逐渐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了遥远地区的干旱和洪涝。有时候干旱环境还会酿成森林火灾和农、林病虫害。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灾难性的。砍伐森林、围垦水域、排污、过度或无节制抽用地下水、不科学地开荒耕植、大量排放CO2、CHa、氟里昂等已经使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堪重负了。 自1989年以来,作者参加了国家科委全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及其10年沿革的组建、管理、协调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宝贵的中国气象、水利、地震、地质、海洋、农林植被等自然灾害与环境背景及自然环境变异资料。1999年,作者又应邀参加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持的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有关课题,进一步研究和积累了土地退化、水资源质量和丰缺、大气、固体废弃物和自然生态等环境恶化方面的素材和数据。随着狭义研究任务完成及多年新构造研究积累,逐步形成新构造一自然环境一自然灾害相联系的框架,并且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2003年《中国新构造运动概论》一书脱手发稿之后,“新构造与环境”命题就立刻强烈萦绕脑际。将中国新构造研究外延到自然环境领域,是新构造理论应用的重要方面。在系统整理、阅读和研究了中国自然环境资料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