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13 17:09:40 楚辞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可复制-李山-9787101097528
- 2023-04-19 15:04:26 《千家妙方 上册 1982年》(李文亮等编)
- 2022-09-18 20:22:00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
- 2023-10-13 17:09:40 超速学习:我这样做,一个月学会素描,一年学会四种语言,完成MIT四年课程-斯科特·扬著,林慈敏译-9789861755533
- 2022-09-18 20:22:00 中国兵法之起源 编委会
- 2022-11-24 16:17:09 《性体验与性爱心理》尤里-谢尔巴特赫
- 2022-11-24 16:17:09 《性爱健康指南》石四维编著
- 2023-10-13 17:09:40 初中诗词格律读本 可复制-周建忠 徐乃为 王业强编著-9787101121704
- 2023-10-13 17:09:40 曾国藩家书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可复制-檀作文译注-9787101115482
- 2023-10-13 17:09:40 菜根谭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可复制-杨春俏译注-9787101115611
- 2023-10-13 17:09:40 崇祯帝大传-晁中辰著 可复制-9787101114935
- 2022-09-18 19:48:57 心理催眠术 迈克尔.赫普,温迪.德雷顿著

1、本文档共计 39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逸周书》,本名《周书》。先秦典籍《左传》、《国语》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在今《尚书》之中。《墨子》、《战国策》也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与今《逸周书》同。《左传》引今《逸周书》之文,或曰“周志”或曰“书”。
《汉书·艺文志·书类》∶“《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可见,《周书》当是本名。
自汉以来,大学问家司马迁、郑玄、马融、蔡邕、杜预、郭璞等人都确称为“周书”。
最早称为“逸周书”的,是东汉许慎,见于他的《说文解字》。如《豕部》“骠”字,《示部》“赫”字,《火部》“爆”字,《立部》“姁”字,《木部》“桑”字,《人部》“侥”字,《羽部》“翰”字,都确称“《逸周书》曰……”。郭璞于《山海经》中称引《周书》,在《尔雅》注中又称《逸周书》。在郭璞眼里,“周书”为本名,“逸周书”当是别称。这也大体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自清代修《四库全书》,题名为《逸周书》,书名就算确定了下来。
《逸周书》又称“汲冢周书”。《新唐书·艺文志》载,“《汲冢周书》十卷。”《宋史·艺文志》载“《汲冢周书》十卷,晋太2 逸周书全译
康中于汲冢得之,孔晁注。”因为本名《周书》,又从汲冢中得,故冠以“汲冢”二字。
我们还应注意《逸周书》与《尚书》的关系。《尚书》,按其时代可分为《夏书》、《商书》、《周书》三个部分。所以《左传》、《国语》中所引的“《周书》曰……”,文字在《尚书》中的《周书》之中。《逸周书》本名《周书》,共七十一篇,为了不与混,有人称“七十一篇《周书》”,以别于《尚书》中的《周书》。
西汉刘向说∶“周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认为七十一篇《周书》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这也是七十一篇称“逸”的来由。孔子修订六经,先儒便以为七十一篇《周书》乃仲尼删《尚书》之余。其地位自然就不能与《尚书》等列。
不过,就其内容,历代史志将该书归入“杂史类”还是恰当的。二
《逸周书》七十篇,《序》一篇,旧分十卷,实存五十九篇。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礼制、兵戎,有史事、有训诂,有政令、有说教。其书以“史”文为主,确实又“杂”,后世归入“杂史类”,是有道理的。刘向题为“周时诰誓号令也”,《汉书·艺文志》题为“周史记”,大体反映了该书的性质。
三
刘向虽有“孔子所论百篇之余”的议论,而《逸周书》的成书时代并无定见。有战国时人作,战国前人作,秦作,甚至魏晋人作种种不一的说法。
朱右曾氏在《逸周书集训校释序》中说,"此书虽未必果出文、武、周、召之手,要亦非战国秦所能伪托。何者?庄生有言∶圣人之法,以参为验,以稽为决,一二三四是也。周室之初,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