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书籍科普读物《中国小百科全书 4 人类社会-宗教》编辑委员会编
未来日记

文档

401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国小百科全书 4 人类社会-宗教》编辑委员会编

阅读 884 下载 0 大小 2.13M 总页数 238 页 2022-09-20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38
全屏查看
《中国小百科全书 4 人类社会-宗教》编辑委员会编
还有 23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3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662人类社会宗教佛教历史与教派【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公元前6一前5世纪中,由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创立,是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因此传播很快。其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主张学习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得到成佛为最终目的。佛教在古印度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最初释迦牟尼逝后约100年间称为原始佛教;自公元前4世纪左右,佛教僧团因传承和见解不同,发生分裂,形成部派佛教;公元1一2世纪间,从部派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最后,同婆罗门教互相调和,又产生大乘密教。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印度国内外得到广泛流传,并逐渐成为一个宗教2663世界性的宗教,公元2世纪时,在迦腻色迦王的大力支持下,佛教更加发展,世界上信奉佛教的人口约2亿多,主要分布于亚洲各国,欧洲一些国家也有佛教流传,但影响较小。佛教在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400一500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至隋唐遂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律宗、三论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后又传入西藏及云南地区,形成大乘和上座部佛教同时兼备的中国特点的佛教。佛教思想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影响较大。【小乘】梵文Hina-yana(希那衍那)的意译。即小乘佛教。公元1一2世纪间,佛教中出现了宣扬“救度一切众生”的新教派,自称“大乘”,而把在此之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小乘”。现“小乘”一说为约定俗成之语,无贬意。【上座部】梵文rya-sthavira-nikaya(阿离耶悉他陛耀尼迦耶)的意译。古印度佛教的根本部派之一。与大众部相对。相传公元前4世纪,即释迦牟尼涅槃后百余年间,佛教发生分裂。其主要原因:(1)僧团内的长老派不满跋耆族比丘对部分戒律的改革,提出10条新说,长老耶舍认为非法,引起争论;(2)也有人认为摩伽陀国僧人大天不满长老派的保守教义,对教义提出5条新说(即大天五事)。当时曾举行戒律会诵,结果意见未获一致,遂分成两派。长老派称上座部,另一派则称“大众部”。现流行在东南亚地区的佛教,自称“上座部”的后裔,反对别人称他们为“小乘”。【大众部】梵文Mahasanghike(摩诃僧祗)的意译。古印度佛教的根本部派之一。与上座部相对。是佛教僧团内最早分裂出来的一2664人类社会派,成立于公元前4世纪间。由于不满长老派的保守作风,主张戒律可以方便权宜,思想倾向自由进步,取得大多数僧众的支持,遂分裂出为大众部。大众部的出现对以后大乘佛教的兴起影响很大。【大乘】即大乘佛教。梵文Mahayana(摩诃衍那)的意译。大对小而言,乘泛指运载工具,比喻普渡众生从现实世界的此岸到达悟的彼岸。公元1一2世纪时,由佛教大众部的一些支派演变而成。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利他并重,是“菩萨”之道,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贬主张自我解脱的教派为“小乘”;小乘主张自利或自度,是声闻缘觉之道,非难大乘是“非佛所说”的主张,自称为上座部。公元3世纪时,龙树、提婆创立了“一切皆空”的大乘空宗,称中观宗;后无著、世亲创立了“万法唯识”的大乘有宗,称瑜伽宗;最后出现了佛教与婆罗门教互相调和结合而产生的大乘密教。中观宗、瑜伽宗和密教并称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体系。主要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瑜伽宗】古印度又称大乘有宗。与“中观宗”相对。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约公元5世纪中,由无著、世亲两兄弟所立。相传无著曾受到弥勒菩萨的启示,诵出《瑜伽师地论》,为教义的根据。无著著有《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等。世亲初习小乘,后随兄习大乘,著有《唯识三十颂》等。瑜伽宗和中观宗在否定客观现实世界方面宗旨相同,但瑜伽宗在否定客观世界的同时,又肯定思维意识的真实存在。即所谓“外无(无外境)、内有(有内心)、事皆唯识”。南北朝时传入中国,自唐玄奘的翻译传播后,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