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13 17:09:40 楚辞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可复制-李山-9787101097528
- 2023-04-19 15:04:26 《千家妙方 上册 1982年》(李文亮等编)
- 2022-09-18 20:22:00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
- 2022-09-18 20:22:00 中国兵法之起源 编委会
- 2023-10-13 17:09:40 超速学习:我这样做,一个月学会素描,一年学会四种语言,完成MIT四年课程-斯科特·扬著,林慈敏译-9789861755533
- 2022-11-24 16:17:09 《性体验与性爱心理》尤里-谢尔巴特赫
- 2022-11-24 16:17:09 《性爱健康指南》石四维编著
- 2023-10-13 17:09:40 初中诗词格律读本 可复制-周建忠 徐乃为 王业强编著-9787101121704
- 2023-10-13 17:09:40 曾国藩家书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可复制-檀作文译注-9787101115482
- 2023-10-13 17:09:40 菜根谭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可复制-杨春俏译注-9787101115611
- 2023-10-13 17:09:40 崇祯帝大传-晁中辰著 可复制-9787101114935
- 2022-09-18 19:48:57 心理催眠术 迈克尔.赫普,温迪.德雷顿著

1、本文档共计 12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贺兰山下的民俗与旅游一、宁夏风情塞上江南滔滔黄河,巍巍六盘,雄浑壮丽,峻峭贺兰,无垠草原,分外妖烧:千里沃野,茫茫沙海,金光泛泛。跳望这山川秀丽的宁夏,不由得使人想起唐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宁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我国西北腹地、黄河中上游。南接甘肃,东连陕西,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首府银川市,辖4个市、2个地区、15个县。人口465万(1990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宁夏形似枣核,两头尖,中间大,东西宽45~250公里,南北长465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北向南可分西北部高原、银川平原、贺兰山地、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地区:黄河经黑山峡进入宁夏,纳各支流后北上,又有秦渠、汉渠、唐徕渠长流不息,构成通常所说的“塞上江南”。不同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使宁夏秀美抬人。宁夏深居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长严寒、夏短酷热,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蒸发强烈,无霜期短而多变等特点,年均气温5~一9℃,昼夜温差较大,故有民谣流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黄河如带,贯穿全自治区,气候于而土壤不旱,地势高而气候不寒,真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盛产稻麦、瓜果,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宁夏物产丰富,被誉为红、黄、蓝、白、黑的“五宝”,久负盛名。矿产资源近50种,各地有不同类型矿产地300余处。已探明储藏量的有煤、石膏、石油等17种。煤是宁夏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煤质优良,品种齐备,储藏量居全国第5位,特别是太西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宁夏,这块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像一颗被埋没的明珠,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建立了能源、电力、轻纺、机械、治金、化学、建筑、交通等工业,为宁夏现代化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宁夏紊以“塞上江南”闻名于世。那么,这一美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宋代著名地理志《太平衰字记》有这么一段记载“灵州(指令宁夏北部地区)本杂羌戎之俗,北周大成一年(公元579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比,因谓之塞北江南。”14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江南已成繁华之地,开始为统治者瞩目、为世人所称道,所以在南方入迁来较多时,便得了这么个雅号。据此,“塞上江南”的原始意义仅着眼于居民来源、语言风俗等方面。以后,随着唐代唐沫渠灌区的大规模开发,稻麦面积迅速扩大,粮草充盈,士马强盛,民食充富,而且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给“塞北江南”增添了更多新的含义。唐代中叶韦蟾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鸣”宁夏是我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引黄河水灌溉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秦朝就在此设郡县,行“屯垦”,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修筑长达百余公里的秦渠和汉延渠。把原先的茫茫草原,改造成为我国西北最古老的大灌区之一。汉武帝时又建汉渠、光禄渠、美丽渠、七星渠等。两汉盛世,已经出现了“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繁荣景象,人们把这里与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关中相提并论。唐代对已淤积阻塞的光禄渠进行疏浚,伸延300多公里,并赐名唐徕渠,成为迄今最大的古灌渠。明清两代又修筑惠农渠、羚羊夹、羚羊寿等渠,历经盛世治理,黄河灌区渠道纵横,稻田遍布,一派江南风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使宁夏平原成为发展自流灌溉的理想地区,其自然条件之优越,可与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埃及的尼罗河沿岸绿洲相媲美!溯源是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以来,有少数波斯人和人久居中国,他们和他们的后裔被称为“蕃客”或“土生蕃客”。到元代则被称为“蕃客”。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人迁入中国,被称为“人”,后来他们也如此自称。就是由上述的“蕃客”和“人”在我国土地上落地生根并在同汉族以及蒙古、尔等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的生成是和伊斯兰教分不开的,是伊斯兰教把肤色、形貌不同,语言、习俗各异,经济及社会生活差别很大的中亚人、人、波斯人的后裔与蒙古人、尔人、等,在一定的地域内和社会经济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交融,凝合为一个民族。宁夏的来源,早在唐代,宁夏地区就曾留下了大食及西域各国军士、商人及贡使过往的踪迹。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客人也多数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而至中原。元朝是西域大批入居中国的时期。元初,随着蒙古军队的东归,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民以及人、波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当时,战争和农耕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东来的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编成“探马赤军”(以蒙古所属的五个部族为主,并有色目人及参加而组织起来的军队,平金国后镇戍中原,其后驻防各地)。同时,也以工匠、商人、学者、掌教、官吏等不同身份散居到我国各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住在宁夏。元朝驻宁夏一带的蒙古军队中,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宁夏的族源之一。在元代,宁夏一带是重要的屯垦区,行政区划归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的儿子纳速刺丁曾担任陕西平章政事,他“子孙众多,分为纳、速、刺、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陕西通志》)。据《蒙兀儿史记》“色目氏族表”中“氏”介绍:“凡名末有丁字者,皆摩何未教(教)徒男子之美称”。此纳、速、刺、丁在元时已被列为当地“乡贤”,可见民族在宁夏居住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这些东来的人,逐渐和当地的女子结婚定居,繁衍生息。因而,回汉两族具有古老的姻亲关系。与此同时,一部分尔人也逐渐溶合进来,成为民族的组成部分。而东来的人则是其中主干部分,就成为宁夏主要民族之一。明朝初年,不断有大批人以归附土达的身份被安插到灵州及固原各州县,形成了许多聚居点。迄明末清初,人已遍布西北各地,由于在宁夏一带居住得十分密集,故当年在甘肃等地有“回七汉三”的说法。是宁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约占宁夏人口的1/3。(据1993年人口统计,宁夏总人口为490.86万人)。他们大部分集中居住在南部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