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管理学知识管理学概论_邱均平主编_7040315820
幻境

文档

212

关注

0

好评

0
PDF

知识管理学概论_邱均平主编_7040315820

阅读 606 下载 2 大小 5.31M 总页数 71 页 2022-12-10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71
全屏查看
知识管理学概论_邱均平主编_7040315820
还有 7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10第1章知识管理基础4.知识应用与创新使用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知识的应用是指将知识作用于组织经营管理实践,增强组织核心能力的过程,知识应用是组织知识价值链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知识的应用是组织知识链与价值链的连接点。组织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增强组织核心能力服务,也为实现组织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知识的应用一般可以分为应用于市场、应用于产品和服务、应用于管理三个方面,最终达到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组织的知识创新是指组织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知识的萌芽。这是指组织内个体通过学习或与其他人交流,从而形成发散型思维,产生一种新的想法,即知识的萌芽状态。这时的知识是模糊的,不能具体化为一个显性概念,这种萌芽状态的知识是很不稳定的,稍纵即逝的。(2)知识的明晰。这阶段是创新者将知识的萌芽加以明晰、筛选、修改、丰富的过程。(3)建立知识原型。知识原型是指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或是新的组织管理理念、方法、机制和制度等,即将新的知识加以模型化、产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4)知识的实践与修正。这是将已原型化的产品或管理的理念、方法、机制、制度等放到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检验,在实践中了解新知识的不足和缺陷,使之不断完善。经过实践检验成功的新知识才可以成为组织知识财富。1.2知识管理美国学者D.A.Marchard和F,W.Horton指出,信息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而我国著名学者卢泰宏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阶段:以图书馆为特征的传统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以RM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时期。但也有学者将信息管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知识管理时期。还有学者将信息管理分为七个阶段,即非信息管理时期、数据管理时期(揭开企业管理的新篇章)、系统管理(强调技术因素)、资源管理(突出经济因素)、环境管理(完善人文因素)、知识管理(企业管理的新发展)、智能管理(企业管理的未来趋势)。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方式,都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凸显出来,说明知识管理已经引起了管理界的高度重视。知识在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引发的管理革命告诉我们,知识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知识管理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而在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西方企业在积极完善正式工作团体的同时,又开始着力培育像实践社团(Communities of Practice)这样的非正式团体,使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成为组织中两个互为补充的知识创造与传播系统。非正式团体成员来自相同的专业领域,使用相同的专业术语,因而更容易交流,可以促进外在化过程,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化和内化过程。有的学者调查后发现,员工在工作场所获取的知识中,有70%来自于非正式团体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创建正式的工作团体,培育非正式的学习团体,使二者互为补充,是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因素的组织基础。信息技术不仅支持显性知识的快速存取,而且支持人与人之间的快速沟通,因而也支持知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发挥。不少公司投人巨资建设基于知识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知识库可供人们存取编码化的显性知识,知识地图可供人们寻找尚未编码、仍储存于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此外,还有E-il系统、电子图书馆、网上论坛、虚拟会议室、数据仓库、知识仓库、专家系统、知识门户等。1.2.3知识管理的历史沿革1,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对于知识管理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艾沃瑞特·荣格在斯坦福关于创新扩散的研究、托马斯·艾伦在麻省理工学院关于信息和技术转移的研究也为我们理解组织内知识如何产生、利用和扩散作出了贡献。DouEnelbert在1978年引入能够连接其他应用软件和系统的超文本/软件应用系统,后来出现了Rob Acksyn和Don Mccrcken的知识管理系统(MS)一一种开放的分布式超媒体工具,比万维网早10年。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依赖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管理知识系统,同时还出现了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尽管古典经济学理论忽视了知识作为资产的价值,而且多数组织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但是,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许多知识管理开始实施。一个美国企业社团在1989年启动了“管理知识资产”的,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组织科学》、《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著名刊物上出现,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Sakaiya的《知识价值的革命》,于是“知识管理”这个术语被正式地编人了词典。到1990年,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了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而另一些著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1991年,当Stewart在《财富》杂志发表了“智囊”后,知识管理类图书进入了畅销书行列。可能拥有读者量最大的知识管理著作就是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的《创造知识的公司》一书。20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蓬勃发展,这要部分地归功于互联网。国际知识管理网络于1989年在欧洲创办,1994年上网,很快又吸收了美国的“知识管理论坛”和其他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团体和出版物。组织为取得竞争优势,开始重视管理以及开发隐性和显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