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计算机书籍平面设计《AutoCAD 2011电气设计 第4版》舒飞等编著
戴维斯

文档

164

关注

0

好评

0
PDF

《AutoCAD 2011电气设计 第4版》舒飞等编著

阅读 728 下载 0 大小 29.79M 总页数 500 页 2022-11-20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500
全屏查看
《AutoCAD 2011电气设计 第4版》舒飞等编著
还有 50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50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AutoCAD2011提供了强大的平面绘图功能,适用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气系统图、框图、电路图、接线图、电气平面图、设备布置图、大样图、元器件表格等的绘制。本书介绍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2011进行电气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内容涵盖了从输变电工程到使用电力的各种工程,是一本全面系统地学习使用AutoCAD2011进行电气设计的优秀读物。本书在讲解AutoCAD2011的有关知识点时,通过各种电气设计实例,非常实用地阐明了各个知识点的内涵、使用方法和使用场合。本书所附光盘在演示各种电气设计实例时,灵活地应用了AutoCAD2011的各种绘图技巧,充分体现了高效、准确、完备设计的要求。本书既可以作为电气设计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电气设计人员的参考书。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AutoCAD2011电气设计/舒飞等编著.一4版.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2012.4重印)(AutoCAD工程设计系列丛书)ISBN978-7-111-33837-6I·①A…Ⅱ.①舒…Ⅲ.①电气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AutoCAD 2011 IV.DTM02-3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48560号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责任编辑:丁诚张淑谦责任印制:杨曦保定市中画美凯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2年4月第4版·第2次印刷184mm×260mm 31.25印张・774千字4001一6000册标准书号:ISBN978-7-111-33837-6ISBN978-7-89451-934-4(光盘)定价:69.00元(含1CD)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电话服务网络服务社服务中心:(010)88361066销售一部:(010)68326294门户网::∥.cmpbook肖售二部:(010)88379649教材网::.cmpedu读者购书:(010)88379203封面无防伪标均为前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设计领域也在进行不断变革,各种新的设计制图工具的不断涌现,使设计手段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和先进化。AutoCAD作为一种电气图样设计工具,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诸多已有专业的电气设计软件中,AutoCAD系列软件在电气行业赢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AutoCAD2011是当前最新版的AutoCAD软件,相对于以前版本的AutoCAD软件,它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以及更友好的设计界面。本书把AutoCAD和电气制图结合起来,使读者把AutoCAD电气制图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既了解了AutoCAD2011的制图特点,又可以掌握电气制图原理以及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可以作为电气设计、制图人员的入门书籍,也可以作为熟练使用AutoCAD以前版本的设计人员的参考书。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咨询了很多经验丰富的电气行业专家的意见,并参考了很多实际的工程图样。从内容上,本书更加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结合工程实例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了绘制的步骤。AutoCAD2011作为一款强大的绘图工具,可以让用户方便地绘制电气工程中的各种电气图样。为了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学习本书,随书配套了制作精美的动画教学光盘,使本书具有很好的可读性。本书的第1版是第1本关于AutoCAD电气设计方面的书籍,随着版本的更新,作者也不断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和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内容进行了优化升级。升级后本书内容将更精练实用。本书由舒飞、郭浩主持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郭海霞、李华、宋平、杜吉祥、于道学、王杰辉、王永凯、王琳、杜守国、姜孝国、蒋志江、李松、杨文毅、孙长虹、陈辉、张耀坤、李毅、刘季剀、刘仲凯、张立敏等。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图使本书的知识性和实用性相得益彰,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纰漏之处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同仁批评指正。作者
返回顶部